2023年12月02日  星期六

全国服务热线:010-8639-2199 09:00--17:3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产业  

大咖论“数”:新基建推动构建产业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3-19 发布机构:电子商务应用发展中心

中国形成“双循环”,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消费互联网优势,把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互动,也就是要把零售消费的数字化需求,跟上游供给的数字化连接起来。

中国“双循环”源于消费,消费的形成取决于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当然也取决于能不能让产品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推动做出购买决策。目前,中国消费的数字化程度已高于一些发达国家,而供给方面,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或者产业的数字化程度还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待继续提升以匹配消费的数字化水平。

目前,中国企业数字化最主要的特征和趋势是所有制造业品牌企业都要想办法直接卖货给消费者。这样最大的优势是触达消费者,获得消费洞察,用消费洞察来决定生产设计和产品开发,进而实现需求和供给更高水平的动态匹配。

以前的工业经济是以大规模生产去匹配大规模零售,而当个性化的需求普遍存在的时候,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就难以匹配个性化的需求;如今,生产活动中最需要改进的就是怎么用规模化的生产制造去匹配分散化的个性化需求,而数字化和大数据应用就是最好的答案。

今后十年到二十年,是5G、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的“安装期”。新基建不仅是政府,更是大量企业和社会各个部门都要用云、用数据形成智能化,以改进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能力及水平。

只有这样,消费端和供给端才能全部打通,形成高效洞察、高效连接的体系,而不是分离的两套体系。这个体系互联、互通、互操作,数据流动打通,企业就可以把产品跟消费者实现更好的结合。这是讨论商业数字化以及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最主要方向。

在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不断地沉淀,进而改变价值链的价值创造机制。未来,中国的数字经济中,用数据训练系统的智能化是趋势、软件化是趋势、创新是趋势、普惠是趋势。数字技术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一个巨大的范式转变,让边缘的小微企业获得好处。

支付宝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可以在买卖中付款的金融解决方案,淘宝可以让边远农村居民像北京市民一样购买任何一件商品,这是普惠的价值和特征所在。

在已经快速数字化的人和不想数字化的人之间会出现鸿沟,应该促使更多人朝向数字化,而不是与数字化对立。为此,期待有一些政策法规来保护、促进、激励企业和产业部门更好地开发利用数据。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010-8639-2199

苏ICP备17000330号-1 Copyright © 2021 数字经济发展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